亿众姓氏文化传播(广东)有限公司官网
19872787268
搜索

黎姓 起源

出自黎国后裔。据《元和姓纂》等所载,商时有诸侯国--黎国,一个在今山西长治县西南,商末被周文王所灭;另一个在今山东郓城县西。这两个黎国的子孙,后以国为氏,姓黎。

出自帝尧后裔。据《元和姓纂》等所载,商末为周文王所灭的黎国,在周武王分封诸侯时,被封给帝尧的后裔,赐爵为侯,并且仍然沿用黎国的名称。春秋时黎国迁都于山西黎城县东北的黎侯城,后为晋国(在今山西西南部)所灭,其子孙后以国为氏而姓黎。又据《路史》所载,黎国被周文王勘平,武王克商后,封商汤后裔于黎国,后被丰舒所灭,其子孙有黎氏、犁氏。“西伯戡黎。武王复以封汤后黎侯,丰舒奄之。有黎氏、犁氏。”(见《四库全书、路史》)

出自九黎的后裔。据汉代民俗著作《风俗通义》等所载,商代两个黎国均为古部落“九黎之后”。另一说,颛顼时期,“黎”曾被封为北正(一说火正)官,掌管民事,其后裔有以字为氏,称黎氏。

少数民族改姓为黎。据《魏书·官氏志》所载,南北朝时后魏有代北鲜卑族复姓素黎氏,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,改为汉字单姓黎氏,是为河南洛阳黎氏。

文献多谓商朝黎国在上党壶关(上党东北),殷诸侯国,且与东夷有关

黎姓 分布

宋朝时期,黎姓大约有9万人,约占全国人口的0.12%,排在第一百二十六位。湖南为黎姓的第一大省,约占全国黎姓总人口的40%。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、四川、江西,这三省黎姓占黎姓总人口的89%,其次分布于广东、福建和浙江等省。黎姓主要聚集于湘川赣地区。

明朝时期,黎姓大约有20万人,约占全国人口的0.22%,闯入了明朝的百家姓,排在第八十八位。宋、元、明600年间,黎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高得多。江西为黎姓第一大省,约占总黎姓人口的42%。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、广东,这两省黎姓大约占黎姓总人口的67%,其次分布于湖南、四川、湖北,这三省的黎姓又集中了21%。宋、元、明600余年,黎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,其人口主要向东南迁移。

当代黎姓的人口已近200万,排在第一百零三位,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.16%。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、广西两省区,大约占黎姓总人口的46%,其次分布于江西、四川、湖南、安徽、海南、贵州、重庆、湖北,这八省市又集中了44%。广东居住了黎姓总人口的29%,为黎姓第一大省。全国形成了粤桂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分布状。黎姓分布较广,但不均衡。黎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:黎姓在粤桂两省区是比较常见的姓氏之一。在粤赣大部、湘桂琼、四川西北、重庆中部、贵州大部、云南东部、湖北南部、甘肃南端、青海东南、福建西端,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.32%以上,中心地区可达1.5%以上,这部分地区的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4.7%,该地区居住了大约66%的黎姓人群。在广东东端、江西东北、福建中部、浙江西端、安徽南部、湖北大部、云川渝大部、陕甘南部、青海东部、新疆西北,黎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.16%一0.32%,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15%,该地区居住了大约21%的黎姓人群。

黎姓 郡望

京兆郡:汉太初元年(公元前104年)改右内史置京兆尹,职掌相当于郡太守,为三辅之一,治所在长安(今西安市西北),相当于今陕西秦岭以北、西安市以东、渭河以南地。三国魏辖区改称京兆尹,改官名为太守。此支黎氏,开基始祖是唐京兆尹黎干。

九真郡:公元前三世纪末,南越赵佗置郡。公元前111年入汉,相当于今越南清化、河静两省及义安省东部地区。

宋城郡:隋时此地为雎阳,是宋朝的治所,宋时改雎阳为宋城,为今河南省商丘县南。

黎姓 堂号

黎阳堂:后周黎景熙曾任黎阳郡太守十二年、拜任史官著作佐郎,其著作史称“黎阳信史”,子孙以“黎阳堂”为堂号;

黎城堂:周朝黎侯国始祖祖伊,封地在今山西省黎城县,其后裔有以“黎城堂”为堂号;

经术堂:黎錞,字希声,北宋四川渠县宝城区宋场乡黎家山寨即状元村人,庆历三年癸未科即1403年状元及第,精通经术。宋英宗曾问欧阳修:“蜀中有何名士?”对曰:“文学有苏洵,经术有黎錞。”封之为“经术博士”。其後见载《荆楚黎氏族谱》,历次重修,谱面均印“经术堂”;

巴郡堂:黎錞九代孙黎伯贤,由四川渠县迁居重庆府巴县西乡大教场,今属重庆市渝中区教场口,后裔以“巴郡堂”为堂号;

乾元堂:黎伯贤之孙黎命表,元朝皇庆二年癸丑即1313年探花及第,御赐名曰“命表”。其长子太铭公裔,以“乾元堂”为堂号;

载酒堂:“载酒堂”是北宋时代海南岛儋县文人黎子云的私宅。苏东坡晩年被贬官到海南儋县,闻当地人黎子云,家贫好学,躬耕农圃而侍母至孝,又听说他家有《柳子厚文集》数卷,特往寻访,成为至交好友,经常柱杖而至。某天,苏东坡访黎子云,遇雨,借路旁农家竹笠木屐穿戴。路人见此老头,虽儒冠儒衣,却打扮成农舍翁的怪模怪样,皆笑,路旁篱犬群吠。后人据此描绘成种种“东坡笠屐图”,流传于世。苏东坡苦心教学,当地士子王霄、符林、许钰等,常聚集黎子云家,聆听讲学。当地民众,包括黎族黎氏,争相载酒携肉相赠,表达对苏东坡的尊敬。苏东坡特书一匾“载酒堂”给黎子云及当地百姓留念。“载酒堂”现为海南岛著名人文景观,建筑宏伟,位于距儋县县城四十公里的地方。

玉成堂:江西省上犹县石溪黎氏宗祠所供奉,成立于清咸丰元年(即公元1851年)。玉成堂代表的是黎氏素贤公,素质公,素赏公有广东五华迁居上犹营前石溪的一支黎氏后裔。

此外,黎姓的主要堂号还有:“京兆堂”、“九真堂”、“宋城堂”、“新安堂”、“敦本堂”、“礼序堂”等。

黎姓 姓氏源流

现行常见姓氏。分布很广:今上海之松江,河北之黄骅,山东之鱼台、平度,内蒙古之乌海,山西之太原,江西之金溪,广西之田林,云南之邱北、陇川,四川之合江、峨边等地均有。汉、满、黎、藏、彝、壮、瑶、京、畲、布依、仡佬、独龙、拉祜等多个民族有此姓。《郑通志·氏族略》亦收载。其源不一:郑樵“黎氏有三:子姓之后,以国为氏;齐大夫黎弥、黎且,以邑为氏;又,后魏素嵇氏改为黎氏。”——(1)“(黎)字亦作‘犁’,子姓,侯爵。商时诸侯。《风俗通》云:‘九黎之后’。《尚书》:‘西伯戡黎’。亦见《毛诗》。今潞州黎城县有黎侯故城,是其地。”

2、“又,齐有大夫黎弥、黎且者。(黎),即齐之黎邑也。此以邑命氏者。”

3、“又,有素嵇氏改为黎,虏姓也。”《中国姓氏大全》称:“古有黎国(今山西黎城。一说在今山西长治西南),曾为锡伯族(史称‘西伯’)平定,其子孙以国为氏。”“西伯”而以为“锡伯族”,误矣。《姓氏考略》注引《路史》云:“西伯戡黎,武王复以封汤后,黎侯丰舒之后有黎氏、犁氏。”可知“西伯”,即周文王,何可与锡伯族相通?依《路史》所说,则此当系出子姓。又,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引《元和姓纂》云:“黎侯,殷周时国。周初为西伯所平,后武王封帝尧之后于此,因氏。”此与《路史》所载不同。此当系出自陶唐氏或伊祁氏。

4、又,今独龙族之黎姓,分布於云南之贡山,由黎卡塔(四川“腊卡达”)所改,本为地名——“黎卡”,雪山或高处之意;“达”,上方之意,取以为姓。或取líkǎtǎ之首音lí谐以“黎”字而为单姓。望出京兆、九真、宋城。北周有黎景熙;宋代有黎明;明代有黎民表;近代有黎元洪。

黎姓 历史名人

黎姓古代名人

黎干公唐朝,字体存、谥号“忠贞”,四川戎州人,生于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五年丁巳【717年】,唐肃宗上元二年辛丑【761年】擢升为谏议大夫,因故告老终养归戎州。唐代宗大历元年丙午【766年】举孝廉,二月释奠国子监,授祭酒,旋复官谏议大夫。大历十年乙卯【775年】拜任京兆府尹。大历十二年丁巳【777年】晋升兵部侍郎,后蒙冤惨遭诛杀。唐德宗建中元年庚申【780年】评反,追赠兵部侍郎、太傅、京兆郡侯,谥号“忠贞”,赐葬祭,命有司送柩回原籍葬,于戎州城西。因他是第一个官任京兆府尹、并被宫追封为京兆郡侯的黎氏名贤,故史书、族谱均载“黎氏望岀京兆,自黎干公始”。姬姓黎国亡国国君靖远侯黎恭公的後裔黎玄胜,在唐玄宗李隆基时代【712年至756年在位四十五年】任御史大夫。玄胜公第三子黎致统公,在唐肃宗时代任翰林院侍讲,晋封右仆射(右丞相)。黎致统公次子黎辉武公,为唐德宗时驸马。

黎錞北宋,字希声北宋四川渠县宝城区宋场乡黎家山寨即状元村人,庆历三年癸未科即1403年状元及第,精通经术。宋英宗曾问欧阳修:“蜀中有何名士?”对曰:“文学有苏洵,经术有黎錞。”封之为“经术博士”。其後见载《荆楚黎氏族谱》,历次重修,谱面均印“经术堂”;

黎明宋朝,宋代长沙人以孝友信义之高品受人赞赏。

黎宿宋朝,宋代东莞县人为人敦厚,重礼义。其割股为亲人疗病的事迹,受朝廷表彰,为世人传颂。

黎贯明朝,明代从化人正德年间进士,著有《台中稿》、《西巡稿》、《传闽稿》等文集。

黎淳明朝,湖南省华容人明朝天顺年间状元,历任翰林院修撰、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读、吏部右侍郎和工部尚书、礼部尚书等职,黎淳博学多才,尤以经史著称,除参与修撰了《大明一统志》《英宗实录》《续资治通鉴纲目》外,著有《龙峰集》、《明试录》、《黎文僖集》等传世。明朝著名宰相杨廷和和杨一清都是其学生,并深受其影响。

黎景熙南北朝,北周河间郡莫阝县人善书法,知玄象,以雅好读书,著述不怠见称,官至车骑大将军。

黎子云宋朝,宋代儋州人家贫好学,常与弟载酒见苏轼,轼题其别墅名曰:“载酒堂”。

黎维柞明朝,四川江津人明末官员。

黎恂清朝,贵州遵义人,清代文学家。清心淡泊,用心治学,尤长于诗。

黎简清代,广东省顺德县人,著名书画家,擅画山水,画法得元代四大家之妙。

黎靖德宋代,永嘉县(今属浙江省)人,曾任沙阳主簿。其博学能文,主持编修过《沙阳县志》,著有《朱子语类》。

黎公真元代,任甘泉令,有仁政,深受百姓拥戴,时民画其像于学舍,以表思念。

黎遂球明朝,番禺(今广东广州市)人,明代诗人,亦擅绘山水。

黎民怀明朝,从化(今属广东省)人,明代著名诗画家,擅长诗、书、画,时称“三绝”。

黎庶昌清末,贵州省遵义人,清末外交家、散文家。历任驻英、法、德、日四国参赞,又为出使日本大臣。著有《拙尊园丛稿》,编有《续古文辞类纂》。

黎干唐朝,唐玄宗时京兆尹

黎鹏北宋,字待举,北宋天圣二年(公元1024年)举孝贤,后任广州府学正,黎姓入粤始祖,居鹤山南溪村

黎贵臣宋朝,理学家

黎姓近代名人

黎元洪(1864年10月19日—1928年6月3日),湖北省黄陂人历任湖北军政府鄂军大都督、南京临时政府副总统、北洋军阀政府总统等职。字宋卿,汉族,是湖北黄陂人。人称“黎黄陂”,中华民国第一任副总统、第2任大总统。世居湖北黄陂西乡、县城、东乡与北乡,1883年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,1906年擢升暂编陆二十一军统领。武昌起义时,任革命军湖北军政府都督。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,当选为副总统。袁世凯死后,继任大总统。后段祺瑞利用张勋将其驱走,由冯国璋代理大总统。晚年投资实业。黎元洪是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都督,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两任大总统和三任副总统的人。


分享到: